环球经济报道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汽车观察:安聪慧新极氪,新答卷

  时间:2025-04-16 19:44:54     来源: 汽车商务网    阅读量:6363    

四周年,新起点。

上午十点,做客《人民会客厅》,谈新能源车企如何构建高维竞争力;

下午两点,录制央视《微对话》,谈如何把握时代机遇,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hellip;hellip;

极氪科技集团CEO 安聪慧

视频切片发出来后,网友禁不住感慨:CEO的行程好满!聪聪这一天太忙了!

没错,这就是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的日常一天。

今年二月,极氪、领克合并事宜完成交割,全新的极氪科技集团就此诞生。新定位、新计划、第一份完整的年报,太多重要的事情摆上了日程。作为掌舵者,安聪慧不仅要向外界阐释品牌整合的战略意义,也要将极氪科技集团的新标签清晰地传达出来。

好在新集团新气象,努力正在化作肉眼可见的成绩。

今年一季度,极氪科技集团总销量达到11.4万辆,同比增长21.1%。在新势力和新实力总榜中位居第一,第二名小鹏汽车和第三名理想汽车季销量都未能跨过10万辆。

同时,这也是今年以来,极氪科技集团第二次单月销量登顶新势/实力。

按照计划,今年极氪科技集团销量目标是71万辆,以中国车市向来低开高走的态势,以及今年是极氪科技的产品大年来看,要完成这个目标不难。不过,今年同样也是竞争更加激烈、全球政经环境更加复杂的一年,从极氪到新极氪,安聪慧和极氪科技集团能交出一份理想的答卷吗?

1+1必须大于2!

中国汽车在传统汽车时代是追赶者,但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的领跑者。发展汽车生产力,整合是生产力跃迁的超级杠杆,也充分体现了lsquo;孤勇者rsquo;退场、lsquo;织网者rsquo;上场。

时隔数月,安聪慧的这句话道出了极氪、领克品牌整合更加深远的战略高度。

我们则认为,极氪科技集团要交出理想的答卷,体量规模只是第一步,同时它也是最容易完成的目标。以2024年销量为例,极氪22万辆年销规模,与蔚来销量平齐;领克29万辆年销规模,与零跑销量相当。二者加起来轻松跨过50万辆大关,马上超过了年度赢家理想汽车和问界。

难的是,新极氪叙事下的两个原本独立的品牌能否协同得好。换言之,对于别的车企集团,分分合合未必是一场必赢的战争,但对于新极氪而言,1+1必须大于2,因为未来两年它不容有失,必须要赢。

但是,战略协同并非易事。否则,去年11月宣布合并以来,极氪高层就不会多次不厌其烦地解读极氪品牌与领克品牌的新定位。

我们认为:

最容易协同的是技术、供应链和生产制造这些消费者看不到的部分,品牌调性目前也形成了相对鲜明的区隔,最难协同的恰恰是产品规划。

按照官方定义,极氪聚焦中大型车,领克主打中小型车;领克聚焦小型车纯电、中型车电混;极氪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聚焦电混。

定位和价位上,领克定位高端车型,价格在15万元到30万元之间;极氪定位豪华车型,价格在30万元以上。

理论上,上述定位若能完成切割、落地,二者可以实现品牌协同互补。但实际上,尤其在价格重叠区,很难完成彻底的切割。

这尤其体现在两者2024年的产品上。比如,领克Z10与2025款极氪001围绕配置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前者作为领克首款纯电C级车也因此未能一炮打响。

同样,二者都推出了大型旗舰电混SUV,领克900与极氪9X不仅前后脚面世,且都将在今年二三季度先后上市。

这意味着,2025年仍将是两个品牌极具挑战的一年。产品上完成协同,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其它。某种程度上,它将左右着极氪科技集团2026年百万辆目标的达成。

智驾加速补齐短板

除了两大品牌的协同与融合,极氪科技集团正在加速补齐的还有智驾能力。

乍一看,这多少有点出乎意料。极氪自诞生起,就主打科技、性能豪华,包括将资源更多投入三电技术、底盘调校、设计语言等方面,并且成绩傲人:极氪001 FR一套卡钳不吝投入近十万元的成本,超越Model 3高性能版的百公里加速,比肩保时捷的刷圈速度hellip;hellip;

包括在补能体系上,极氪也是率先推出全系800V的豪华电动车企。

只能说,贴着科技标签的极氪,一度让人忘记了它本质上是对标BBA的新实力,第一要义追求的是性能,智能化对于传统豪华车企位于次优先级。而极氪在性能上的极致参数,让人忽视了智能化上有短板。

智驾供应商的技术路线和前瞻视野,则是造成短板的重要原因。而极氪乃至吉利集团,在这一智能化的下半场战争中,交了不少学费。

2024年,极氪背靠的吉利集团率先动刀的就是智驾整合。同年八月,极氪痛定思痛,换掉了合作多年的Mobileye,正式搭上英伟达的快车。

今年三月,随着吉利集团正式发布统一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mdash;mdash;千里浩瀚,极氪科技集团也找到了自己在智驾赛道的明确定位。zwnj;在此基础上,今年推出的全新车型都将更有竞争力。

以今年极氪科技集团两款旗舰电混车型为例,其中,领克900将全球首搭英伟达Thor智驾芯片,并采用千里浩瀚H7智驾方案,实现满血版车位到车位的智驾能力;

极氪9X则搭载了英伟达双Thor芯片,并匹配千里浩瀚H9智驾方案,除了车位到车位的辅助功能,还可实现L3级的功能支持。

极氪即将发布的第二款猎装轿跑极氪007 GT,也会将智能化配置拉满。

可以说,今年极氪科技集团就是要在智能化赛道赢一场战争。

当然,笃定要赢的战争背后投入不菲。根据公开报道,吉利在千里浩瀚智驾方案上历时五年投入金额120亿元zwnj;。

此外,根据极氪2024年财报,过去一年极氪研发开支为人民币97.2亿元(约13.3亿美元),较上年的人民币83.69亿元增长16.1%。其中一部分支出,即是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成本和新技术的投入增加。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极氪科技集团在智能化上投入只会更多。今年二月,极氪科技集团宣布成立专门的智能发展部,该部门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探索和研发。

AI已成为极氪科技集团发展的新引擎,安聪慧说,未来集团将借助AI技术,推动产品研发、制造体系、用户运营等方面的智能化升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一体化业务体系。

新能源时代真正的领跑者

截至目前,极氪科技全球用户超过186万,预计到今年底用户规模接近250万。以这个体量规模来看,软硬实力在手的极氪科技集团眼下最怕的是什么?

一是骄兵必败;二是心存侥幸。

骄兵必败太寻常不过了。对于传统车企集团而言,过去十年犯过最大的错误,就是持续观望新能源赛道。

以特斯拉为例,它曾与戴姆勒、奔驰、丰田汽车都有过交集,也与宝马、沃尔沃合作推出过电动汽车,彼时大厂们都将其作为小弟一般提携,没想到特斯拉会成为颠覆传统车企的鲶鱼,更没有想到特斯拉今时今日的近两百万体量规模。

在中国市场同样如是。

2023年之前,没有人会想到理想汽车、华为问界和小米汽车会成为新能源汽车赛道三大黑马。

可以说,理华米证明了,没有传统车企集团背书同样可以实现弯道超车mdash;mdash;当然,过程会有起落。

从这一点上而言,极氪虽然是孵化自吉利集团的新实力,足够努力也足够出色,但是否在性能方面过于执着,而忽视了市场用户的某些需求,也低估了对手的爆发力呢?

同样,怀抱侥幸心理也是车企们的通病。

诚如中国高端电动汽车之争,过去十余年里包括新势力、新实力都以特斯拉为目标,然而,至今特斯拉和它的掌舵者犯错无数,却依然以Model 3、Model Y两款走量车型矗立于高山之巅。

新实力们等待理想犯错,然而几度翻车的理想销量已经越过了50万辆山丘。

传统车企们,则不断地迎来新的黑马。

竞争无止境。幻想对手出错是最愚蠢的办法。

有人可能要问,问界没敢公布三月销量,理想汽车增速放缓,不就是等待主义的成果吗?殊不知,二者暂停键背后的原因是产品换代的断档期。

同样,小米汽车危机可能也会影响一部分市场表现,但从前辈们的经验来看,它终究会作为智驾进步所付出的沉痛代价而写入历史mdash;mdash;但是,技术的进步永远不会停止。

对于任何一个汽车品牌而言,放弃幻想投入战斗才是继续留在牌桌上的不二法门。

何况极氪顶着如此多的光环。作为美股第四家IPO的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今年极氪科技集团很可能会成为又一个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要么重构价值链,要么被价值链所重构,生产力革命没有中间态。安聪慧不止一次强调,极氪要坚定地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现在同样如是mdash;mdash;

站在四周年的新起点,蜕变而生的极氪科技集团不仅要抓住时代给予的机会,更要努力成为新能源时代真正的领跑者。

《孙子兵法》中说,胜可知,而不可为。作为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的见证者、记录者,我们同样期待每一个黑马都能不浪费自己的优势,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在大时代浪潮里交出更好的答卷。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