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经济报道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长安马自达:不怕降价?降价还是卖不动很尴尬!

  时间:2024-02-18 13:31:44     来源: 易车网    阅读量:5316    

在所有的商品中,能让所有人都接受的,恐怕只有矿泉水。根据中国软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售价远低于碳酸饮料、果汁、咖啡等软饮的瓶装水是份额最高,规模最大的存在。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即往白开水里每加入一点东西都会损失大量客户。

正所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给自己打上诸多标签的马自达仿佛并不明白以上的道理,曾经风光无限的它如今在中国越混越惨,甚至成为了汽车行业里小众中的小众。今天就让我们聚焦马自达,来看一看这家日系车企的现状究竟如何。

降价依然卖不动

2023年对于诸多日系品牌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年份,曾经是中国汽车市场中重要力量的它们如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早些时日,三菱、讴歌和铃木已陆续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在华销售的日系品牌还包含丰田、日产、本田、雷克萨斯、马自达、英菲尼迪等。日系品牌阵营在不断减员的情况下,还出现了销量萎缩的情况。

在今年上半年中,主流的马自达、本田等品牌均出现了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其中丰田是最“稳定”的,上半年销量仅同比下滑2.8%。本田与日产相差不大,上半年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2%和24.4%。而长安马自达则是其中最惨的存在,其上半年销量仅有3.2万台,销量同比下滑49.4%,完全是腰斩的情况。更可悲的是,本就是吊车尾的马自达在销量规模上与日产三巨头也完全不成正比,即使是对比三巨头中最弱的存在,也达不到人家的1/10。

眼看数据如此惨淡,本来对于降价并不感冒的马自达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在今年6月3日,长安马自达借着推出新款昂克赛拉的机会进行了一波官降,其购入门槛直接从11.59万元降至8.99万元。后续来看,降价的效果还算不错,当月销量还仅有1587台的昂克赛拉最后迎来销量四连涨,顶峰的10月份销量数据还达到8805台,不过在11月份中,又回落到5635台的水平。正所谓一朝鲜吃遍天,尝到甜头的马自达随后又对CX-5如法炮制。不过该款车型的市场反馈却比较一般,顶峰的10月份月销量数据也未超过3000台。

在总销量方面,长安马自达今年1~11月份的总销量数据只有77,536台,而该品牌2022年的全年销量则为92,748台,以该品牌目前月销量都很难超过万台的现状来看,马自达2023年的成绩无法超越2022年,负增长无疑。已经实行大幅降价,但成绩依旧惨淡,这正应了那句话:不怕降价,降价还是卖不动很尴尬!

新能源汽车推进缓慢

在一汽马自达宣布退出之后,马自达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生产与销售渠道主要是依靠长安马自达,而其销售网络也经历了合并,这是导致马自达境况糟糕的客观原因。不过从主观角度来看,马自达之所以销量年年下跌,主要是由于并未补齐新能源领域的短板,以及产品竞争力极差等原因。

在推动电气化转型这一课题上,马自达的表现无疑是迟滞的,在今年中旬,马自达才公布了自己的新能源规划,其中表明了该品牌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不过当前马自达的电动化平台还在建设,纯电车型也正处于研发过程中,而在谈及何时才能推出首款电动车时,马自达却给出了一个让人十分无语的答案-2027年!

在车叔看来,这如果不是马自达自己官方的消息,恐怕很多人都会难以相信。当前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要说还要再等待四年,就是再过去半年或者是一年都是一番别样的景象,等到马自达真正踏上新能源赛道,恐怕连口汤都喝不上。

过于偏执

马自达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操作让人直呼看不懂,与此同时,该品牌还十分沉浸于自己在燃油时代的辉煌。在2022年中,马自达宣布复活转子发动机,同时该品牌还又大搞压燃技术。从内燃机的技术层面来看,马自达确实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准,但在相关技术投放于市场之后,却并未给它带来什么名气或销量,反而是产品售价越来越贵,惨遭市场反噬,然而马自达却乐在其中,这可能就是技术控的偏执吧。

让人颇为不理解的是,马自达对于产品的偏执仿佛只停留在三大件层面,而并不注重车辆的智能化表现。在马自达旗下的诸多产品中,科技感极差是它们的普遍短板,这尤其体现在智能座舱方面。以全新一代马自达CX-50举例,该车如今车内依旧只提供一个小屏幕,而且其内部连最为基础的智能互联功能都未提供。如此逆势而为,怎能讨得年轻消费者的欢心呢?

车叔总结

总的来看,如今长安马自达已经真正的沦为了一家边缘化车企,过于执着于内燃机技术的它只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直到2027年才能推出新能源产品意味着该品牌很难再度站上巅峰,而且如今马自达连基础的燃油产品也做得十分差劲,这导致该品牌在销量端上屡屡受挫。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长安马自达恐怕要步铃木、三菱、讴歌等日系品牌的后尘了。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